热门站点| 世界资料网 | 专利资料网 | 世界资料网论坛
收藏本站| 设为首页| 首页

为谋取正当利益而“主动”送财物是否构成行贿罪/马琳琅

作者:法律资料网 时间:2024-06-16 07:49:51  浏览:9523   来源:法律资料网
下载地址: 点击此处下载
为谋取正当利益而“主动”送财物是否构成行贿罪

根据我国《刑法》第389条第一款之规定,行贿罪是指为谋取不正当利益,给予国家工作人员以财物的行为,同时还规定:“在经济往来中,违反国家规定,给予国家工作以财物,数额较大的,或者违反国家规定,给予国家工作人员以各种名义的回扣、手续费的,以行贿论处。”
从该条文的规定可以看出,构成行贿罪的要件之一是要为谋取不正当利益,即行贿人在主观上是明知自己的行为是收买国家工作人员利用职务上的便利为自己谋取不正当利益而实施这种行为,意图谋取不正当利益。
但是,在司法法实践中有很大一部分情况是为了谋取正当利益而主动送财物给国家工作人员的行为。 那么这种行为是否构成行贿罪,我国《刑法》对此规定并不明确,法学理论界和司法实践中对此也有较大的争议,形成了主要的两种观点:一种观点认为这种情况构成行贿罪,如刘家琛主编的《新刑法条文释义》中认为亦可构成行贿罪。另一种观点则认为这种行为只是一种不正之风不构成行贿罪,如赵长青主编的《刑法学》教材中认为这是一种不正之风影响下的错误行为。笔者同意第一种观点,其理由如下:
一、从刑法条文对行贿罪的规定来看,并没有明确规定为谋取正当利益而主动给予国家工作人员财物的行为是否构成行贿罪,根据刑法罪刑法定的原则,照理说这种情况是不构成犯罪的。但刑法第389条的规定和其他条文的规定有所不同,它除了专门规定什么是行贿罪外,还在第三款中补充了不构成行贿罪的情形。即:因被勒索给予国家工作人员的财物,没有获得不正当利益的,不是行贿。从这句话的含义我们可以理解为:被勒索而谋取正当利益的,不构成行贿罪。再进一步可理解为:为谋取正当利益未被勒索而主动行贿的,可以构成行贿罪。因此,笔者认为:为谋取正当利益而“主动”送财物给国家工作人员构成行贿罪应该是有一定的法律依据,在理论上是站得住脚的。
二、这种行为本身具有较大的社会危害性,符合刑法关于犯罪的规定,主观上行贿人明知自己的行为会使收受财物的国家工作人员构成受贿罪而故意为之,具有主观上的恶意,客观上也侵犯了国家工作人员的廉洁性、不可收买性和国家经济管理的正常活动这一客体,污染了社会风气,腐蚀了国家干部,扰乱了社会秩序,阻碍了经济发展。具有较大的社会危害。理应作为犯罪论处。而且在理论上,这种行为与受贿行为可以认为是共同犯罪,应当追究其刑事责任
三、与类罪相比,“以谋取不正当利益”这一要件要求过严,不利于打击犯罪。
我国刑法第392条关于介绍贿赂罪的规定:“向国家工作人员介绍贿赂,情节严重的,处三年以下有期徒刑或者拘役。”首先由此可以看出介绍贿赂罪的刑期比较行贿罪要轻。也就是说其社会危害性要比行贿罪小。其次,介绍贿赂罪并不要求要有明知行贿人是为了谋取不正当利益而向国家工作人员行贿,也未要求其本人有谋取利益等其他目的为要件。只要有向国家工作人员介绍贿赂的行为,情节严重的就构罪。当行贿人为了谋取正当利益而主动通过中间人向国家工作人员送财物2万元以上,并且行贿人在过程中起积极、主动、主导的作用时,很显然中间人和收受财物人分别构成介绍贿赂罪和受贿罪。而行贿人在促使贿赂完成过程仅仅是因为谋取的是正当利益而不构罪的话就显失法律的公平、公正了。

渝北区检察院 马琳琅


下载地址: 点击此处下载

劳动部办公厅对《关于执行劳部发〔1994〕481号和劳部发〔1995〕223号文件有关规定的请示》的复函

劳动部办公厅


劳动部办公厅对《关于执行劳部发〔1994〕481号和劳部发〔1995〕223号文件有关规定的请示》的复函

1996年9月11日,劳动部办公厅

河南省劳动厅:
你厅《关于执行劳部发〔1994〕481号和劳部发〔1995〕223号文件有关规定的请示》(豫劳监察〔1996〕13号)收悉,现函复如下:
在劳动合同的履行过程中,用人单位先克扣劳动者工资,又擅自解除劳动合同,应分别情况,按照相应的规定向劳动者作出补偿或赔偿。用人单位克扣劳动者工资的,应当按照《关于违反和解除劳动合同的经济补偿办法》(劳部发〔1994〕481号)第三条的规定,除在规定的时间内全额支付劳动者工资报酬外,还需加发相当于工资报酬25%的经济补偿金;并且按照《违反〈中华人民共和国劳动法〉行政处罚办法》(劳部发〔1994〕532号)第六条的规定,可由劳动行政部门责令用人单位支付劳动者工资报酬、经济补偿总和的一至五倍的赔偿金。用人单位违反规定或劳动合同的约定,擅自解除劳动合同,给劳动者造成工资收入损失的,按照《违反〈劳动法〉有关劳动合同规定的赔偿办法》(劳部发〔1995〕223号)第二、三条的规定,除按劳动者本人应得工资收入全额支付外,并应加付给劳动者应得工资收入25%的赔偿费用。



中国工商银行关于改进固定资产贷款利息计收办法的通知

中国工商银行


中国工商银行关于改进固定资产贷款利息计收办法的通知
1995年7月28日,中国工商银行

各省、自治区、直辖市分行,计划单列市分行:
根据中国人民银行最近下发的《关于调整各项贷款利率的通知》(银传〔1995〕49号)以及我行现行的技术改造贷款管理办法和制度的有关规定,现就改进固定资产贷款利息计收办法的有关要求通知如下,请遵照执行:
一、发放固定资产贷款(技术改造贷款、基本建设贷款等),一律实行期限档次利率。发放一年期以上(不含一年)的贷款,利率一年一定,即订立合同时,合同确定的利率执行期为一年,在此一年内,无论人民银行调整利率与否,合同确定的利率均保持不变。一年执行期满后,再根据届时人民银行规定的期限档次利率与借款人重新确定下一年度的贷款利率。发放一年期以内(含一年)的贷款,在合同确定的贷款期限内,无论人民银行调整利率与否,均按合同确定的利率执行,不作变动。
二、发放固定资产贷款,在借款合同规定的贷款期限和贷款额度内,根据项目的用款进度,可以立一个借据一次或多个借据分次将贷款发放给借款人。每个借据确定的贷款期限均不得超过合同所确定的贷款期限。但不论借据确定的期限多长,利率均须执行借款合同确定的期限档次利率。
三、借据规定的还款期限到期后仍未归还的贷款,即为逾期贷款。贷款的实际逾期时间加原期限,达到新的期限利率档次的,原期限和逾期时间均应按新的期限档次利率计收利息,逾期贷款的罚息也以新的期限档次利率为基准计收;未达到新的期限利率档次的,仍执行原档次利率,罚息以原利率为基准计收。
四、贷款展期后,展期期限加上原期限,达到新的期限利率档次的,则原期限和展期期限均应按新的期限档次利率计收利息;未达到新的期限利率档次的,仍执行原档次利率。
五、借款人提前归还贷款,原合同中有约定的,按约定执行;没有约定的,一律执行原合同中确定的或按本通知规定调整后的利率。
六、固定资产贷款全部实行按季结息,每季末月的20日为结息日。利息到期不能收回,一律计收复利。逾期贷款的罚息部分不计收复利。
七、对1995年7月1日以前已经发放的固定资产贷款,未发生逾期的,仍执行原合同规定;发生逾期或展期的,按本通知的规定执行。



版权声明:所有资料均为作者提供或网友推荐收集整理而来,仅供爱好者学习和研究使用,版权归原作者所有。
如本站内容有侵犯您的合法权益,请和我们取得联系,我们将立即改正或删除。
京ICP备14017250号-1